<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塞上阳高云林古刹神只 集体“合影”水陆壁画

        大同市阳高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方雄镇、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有“京畿肩背”“神京门户”之称。大美阳高,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可概括为“人之源、史之久、文之脉”。坐落于此的云林寺内的悬塑、彩塑和壁画,被中国社科院教授丁明夷誉为“三绝”,而这“三绝汇于一殿,为一大绝”。坐落于此的长城古堡,逐步形成了以边塞特色文化“演艺游乐”为主的养生产业集群。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走进阳高县的云林寺,一览明代水陆壁画的宏伟巨作,打卡边塞自然风光。

          多种文物荟萃百年古寺

        云林寺,俗称“西大寺”,坐落于大同市阳高县,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到民国时期陆续进行过修葺,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殿内现存《云林寺重修碑记》木碑一通。

        原先的寺院为三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金刚殿(山门)、天王殿(过殿)、大雄宝殿、后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配殿、耳房等建筑。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现存的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大殿两侧的耳房为清代建筑,东西配殿、天王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其他建筑已不复存在。

        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坡度较陡,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了起来,故有“明清博物馆”之称。殿内柱子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呈现混合结构。殿内对柱网的排列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殿内三面墙壁上均绘满了壁画,运用了重彩平涂、沥粉贴金的工艺,使得壁画金碧辉煌。此外,还有25尊姿态自然的泥塑,给人以艺术之美感。

        多种文物荟萃在一起,使得整个寺宇既富丽又壮观,其对研究我国明代建筑、雕塑、绘画艺术具有较高的价值。

        神只集体“合影”水陆壁画

        云林寺虽小,但大雄宝殿中规模宏大的明代水陆壁画的艺术价值可不小,它是晋北寺观壁画中的精品,同时也是明代壁画的典范之作。

        从山门进入,穿过天王殿,便进入后院的大雄宝殿。大殿内的明代水陆壁画共180余平方米,有120多组,笔法刚健、画工精湛。画面中的人物众多,形态各异,有的慈眉善目,有的狰狞可怖,有的端庄娴静,有的顾盼应答,个个都是“表情包”。整个壁画构图严谨,每幅作品都运用了重彩平涂、沥粉贴金的工艺,使得壁画金碧辉煌。整面墙上青绿色的基调,折射出宋元时期壁画之遗风。

        大殿北墙的壁画由大殿北门隔开,分东西两侧,每侧分上中下三层,以佛、菩萨、十大明王为主题,对称构图,左右依次排开。大殿南壁也就是主佛像的后壁,墙上的壁画为《四海龙王礼圣容》。画面中央是观音菩萨坐像,丹凤眼微微睁开,身着墨绿色绫罗纱衣,下身着朱红色裤子,端坐于莲花中,姿态悠闲。观音菩萨两侧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还绘有狮子和白象。此外,还绘有两位龙王,一位为络腮胡、丹凤眼,另一位眉头紧锁、双目圆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西壁为规模宏大的水陆壁画,同样分上中下三层绘制,堪称众多神只的“大合照”。东边上层自北向南共有17组82身神只,中层共有18组91身神只,下层共有11组57身神只。西边上层自南向北共有17组90身神只,中层共有18组97身神只,下层共有8组38身神只。画面中,神只脚下的颜色为石绿,他们宛如行走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之上,而头部则是青蓝色,天空的纯净蔚蓝立即遁入眼中。

        云林寺壁画运笔细致,佛的庄重肃穆、菩萨的端庄慈悲、明王的愤怒威猛、帝王将相名儒高僧的智慧豁达及孝子贤孙的谦恭礼让,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恰到好处。此外,花卉竹石等线条洗练,尤其是梅花、竹石作为单幅画面出现,是极为罕见的画法。

        十八罗汉造像殿中打坐

        在云林寺的大雄宝殿内,有25尊彩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塑于明代的十八罗汉造像。满殿清净中,这些造像打坐几百年。

        步入大殿,十八罗汉造像沿东西山墙基线,抵通南北砌砖台基,相向列置于三世佛佛坛两侧,一边各9尊。这些造像有晋北人的身材特征,身体比例适当。造像面部形象塑造深入、凝练,体量感很足,结构特征明显,且头部朝向几乎均为正面。

        再看这些造像的衣纹塑造,整体流畅精细,僧衣和袈裟的层次表现丰富而有韵律,衣纹转折厚实明晰,使衣服带有很强的分量感,并且随着身体的动态变化,衣褶的起伏也十分准确。

        云林寺的十八罗汉造像,是依据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工匠们充分发挥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现实素材提炼概括,运用诸多夸饰的造型处理方式,别具匠心地塑造出质朴而又有神韵的罗汉造像。可以说,是整个明代造像中少有的精品之一,代表着晋北地区罗汉造像艺术的特有风格,在中国罗汉造像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3A创建引领旅游示范村建设

        今年新春,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共享地道年味,阳高县举办了首届云林寺文化庙会,在各殿展出了35名市、县知名书法家的100余副楹联软笔书法作品。同时,还开通了5条春节旅游专线,将全县主要景点、寺庙、公园串联成线成片。

        此外,阳高县的兴旺门、幸福门、和谐门和玉皇彩阁等“八门一阁”张灯结彩,开启了“美颜”模式,扮靓了阳高的街头。近年来,阳高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作为全域旅游业发展目标。今年年初,大泉山生态旅游区、镇边堡风景旅游区、守口堡风景旅游区3家旅游景区荣登国家3A级旅游景区榜。

        大泉山生态旅游区以大泉山森林公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大泉山东方红展览馆尤为出名;镇边堡风景旅游区是集康养、休闲、消费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空间;守口堡风景旅游区曾是明长城重要关口和屯兵之所,绵延起伏的古长城从山峦之上直探杏林花海,有着“小八达岭”之称。

        如今,阳高县深挖各个景区的文化底蕴,以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引领旅游示范村建设,不断提升 旅 游产品 的品质、打响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