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省直有关部门办公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政府网站、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通知》(国办发〔2017〕4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办秘函〔2019〕19号)要求,2020年11月—12月,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开展了2020年第四季度全省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总体情况
(一)政府网站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3日,全省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410个。其中,省直部门及其内设、下属机构政府网站46个,市级政府门户网站11个,市级政府部门网站236个,县级以下政府网站117个。本次对全省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所有网站进行了全面检查,总体合格率为94.15%,其中,省直部门网站合格率为91.3%,市、县(市、区)政府网站合格率为94.51%。
(二)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情况
截至2020年12月29日,全省政府系统共开设政务新媒体2597个(含部分事业单位开设的政务新媒体)。按开设主体分,省直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开设政务新媒体324个,设区市政府及其部门开设政务新媒体831个,县(市、区)政府及其部门、所属乡镇(街道)开设政务新媒体1442个。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数量占全省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总量的32.19%。按政务新媒体类型分,微信订阅号1435个,新浪微博455个,抖音短视频206个,今日头条182个,微信服务号178个,移动客户端35个,其他类型106个。本次共对2597个政务新媒体进行了检查,总体合格率为83.63%。
二、经验做法
(一)主动公开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
省卫健委、省药监局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政策、措施、知识等信息公开方面,做到了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解读、第一时间科普、第一时间回应,为全省上下凝聚起防疫抗疫合力、科学应对疫情、稳定社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小企业局、省综改区在加快推进疫情期间我省复工复产复学政策公开方面,及时召开多场新闻发布会,对复工复产复学政策进行多方位、深层次解读,为全省经济迅速回暖、社会秩序及时恢复、生产生活全面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多样化解读打通政策到民间的“最后一公里”
省扶贫办、省农业农村厅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宣传、措施公开、舆情回应等方面下苦功、下真功,广泛发动各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宣讲扶贫政策、关切百姓所需、积极回应反馈,赢得了广大贫困群众对扶贫政策举措的广泛支持和普遍拥护,为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省人社厅、省医保局在重大民生领域政策公开方面,注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在解读的生动性、易读性上下功夫,图片、动漫、视频等多样化解读手段得到充分应用,多篇新媒体推文累计点击数超过10万+,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智慧化服务拓展“线上”公共服务功能
省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推进“一条热线管便民”改革,建成了全省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省级12345热线整合了省直49个部门的51条热线,市级12345热线实现了11市全覆盖,政民互动渠道更加畅通,“一号对外、一号响应、一站式服务”得以实现。同时,省行政审批服务局还重磅推出“一部手机三晋通”APP,省公安厅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平台建设,太原市政府紧抓“我的太原”APP建设,把服务事项,办事标准,一次性告知清单等数据化、集约化、透明化,500多项政务服务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为群众办事提供了便利,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多元化问政赋能政府决策科学化
忻州市政府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了智慧“随手拍”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集问政、理政、督办、评议、智能问答等于“一身”,融举报、受理、报送、核实、反馈于一体的地方问政平台。该平台自2014年6月上线以来,发布问政“最多问一回”系列清单66批次3350多项,平台日访问量超过6万人次,累计回应解决民生诉求3.7万件,多终端发回帖数及粉丝量双双突破100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运城市政府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了由120名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监督员+网评员”,定期浏览全市政府网站和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发现问题立即提出,及时为政府工作及政府网站和新媒体建设建言献策、提出建议。
(五)创造性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晋中市政府在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创造性地设计了“6+X”样表,对县、乡两级政府开展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编制工作发挥了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更具体的指导作用,同时将试点范围从县、乡两级政府拓展到市级政府部门。在此基础上,晋中市不但完成了国务院指定的26个试点领域的目录编制,还增加了事关重大民生的“医保领域”试点,完成领域达27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单位监管责任有待落实。在我省今年开展的季度检查中,省粮食物资储备局、临汾市文旅局、临汾市能源局等单位网站被多次通报后,仍未按要求及时、有效进行整改。信用中国(山西太原)、信用中国(山西忻州)等信用类网站未纳入统一监管。运城永济市政务服务网存在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忻州市工信局等网站未在“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中及时更正基础信息。54.3%的省直单位未按要求完成IPv6改造。
(二)部分网站内容保障能力有待加强。个别政府网站“四不”问题仍然存在。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临汾市医保局等单位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省粮食物资储备局、临汾市文旅局等单位网站互动回应差。忻州市水利局、临汾市促进外来投资局、临汾市医保局等单位网站未发布对本部门文件的解读。太原市娄烦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同市平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朔州市山阴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存在办事指南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等问题。
(三)部分政务新媒体建管机制有待健全。忻州市忻府区文旅局、阳泉交警二大队、霍州市公安交警大队等单位在同一平台上开设多个新媒体账号却无力运营。“太谷城管执法”账号认证主体信息不规范。晋城市司法局政务新媒体名称不规范。“山西外事”“山西智慧民政”等微信公众号和“山西政务服务”等微博账号内容长期不更新。阳泉市、忻州市、临汾市等政务新媒体存在漏报、误报等问题。13.13%的政务新媒体未提供有效互动交流渠道。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强化日常监管,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持续发力,严把入口关、质量关、内容关和安全关,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全省在册登记的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运行情况持续向好。在全省清理政务新媒体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政务新媒体开办主体资格,就附件4所列不属于监管范围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复核,及时删除系统中的错误数据。
(二)突出政务公开,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全省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政务公开统领各级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的基本思路,继续深入推进平台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把国务院、省政府对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平台、政府热线平台的各项政策要求和考核标准统筹考虑,一体化推进,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要对照新修改的《国徽法》规范使用国徽图案。
(三)守牢工作底线,杜绝“四不”抬头。以《考核指标》为引领,对标对表排查各个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单项否决指标,从管理要质量,切实解决本季度检查中发现的栏目不更新、互动不回应、服务不实用等底线问题。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协调本级政务服务牵头单位,细化对政务服务版块的内容保障工作。
(四)做好政府网站年度报表发布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网站年度报表发布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8〕12号)要求,于2021年1月15日前组织做好各级各类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和本地区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的发布、报送工作。
对本次通报的问题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各市、各部门要立行整改,做好检查复核工作,并于2021年1月20日前将通报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整改情况、2020年度第四季度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整改情况汇总后经本市、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后通过“13710督办系统”进行反馈。
2021年1月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