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提升教育戒治质量,加快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在各戒毒场所教育矫治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与推广,加之“绿色戒毒”概念的逐渐兴起与落地,戒断毒瘾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自然戒断法、药物替代法等传统疗法,运动康复治疗也对缓解戒毒人员稽延性症状、恢复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现就运动康复工作的开展进行讨论。
一、 让戒毒人员认识运动康复的重要意义
要开展运动康复工作,首先要让戒毒人员认识到运动康复的重要意义。引导戒毒人员树立对身体康复训练的正确认识,纠正戒毒人员中存在的消极应付和追求功利的错误思想,激发戒毒人员参与身体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让戒毒人员认识到运动康复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认识到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加快戒毒人员身体的恢复;可以放松身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提升自信心,有利于戒毒人员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 科学挂帅,专业指导为基础
(一)在开始训练前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戒毒人员对运动康复的兴趣。大多数人对运动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运动的健身原理等等并没有准确认知,而且不少人存在追求高难度,追求肌肉,在开始训练前应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纠正戒毒人员的错误观点,建立正确的训练理念,保证在训练中的安全,以避免戒毒人员错误观点而造成身体伤害。
(二)聘请专业教练。运动虽看上去十分简单,但是如何做到安全、规范的做到位,也需要专业的指导。聘请的专业教练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和训练人员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专业编排,包括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难度等,对错误的姿势进行纠正。如果不进行专业的指导和防护,很可能会因为错误的训练方法和姿势导致受伤或更严重的情况。
三、多部门联动,多种形式开展运动康复
(一)多部门联动,开展专业、安全的运动康复训练。引入健身运动康复训练涉及包括心理、运动康复、教育、医疗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可以安全、科学的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医疗卫生部门需广泛排查戒毒人员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否有影响参加运动康复训练的相关疾病,例如腰椎颈椎疾病、眩晕、高血压等,根据不同情况下达医嘱,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二)将健身运动康复与一队一品牌工作相结合。在工作中,为了便于运动康复工作的推广,可将运动康复与一队一品牌工作结合开展,挑选合适的大队重点进行辅导,使健身运动康复更深入地开展。
四、见缝插针,利用零碎时间提高效率
与一日作息时间相结合,将运动康复融入到习艺与日常生活中。运动康复训练中很多体式并不受场地、器械、训练方式等影响,可以没有辅助器械,开展一些徒手动作训练,如瑜伽等,开展起来既方便又快捷。既可以在大队教育日请专业教练进行长时间辅导,也可以将运动穿插到工间操、睡前几分钟等时间,让康复能时刻融入于戒毒人员的生活中,起到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作用。
五、多种举措,保证运动康复工作的完成
(一)结合“四区五中心”,尽早开展康复训练。今年1月,司法部推行的全国统一的戒毒工作模式已全面启动,“四区”即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回归指导区。除戒毒人员在生理脱毒区服用戒毒药物,身体状况不稳定不适宜开展康复训练外,其他三区都应该结合自身戒毒人员实际情况开展适宜的运动康复训练,例如教育适应区应侧重于学习相对广泛的各种运动康复体式;康复巩固区宜侧重学习对身体各项机能恢复作用明显的运动康复体式;回归指导区宜将重点放在如何让戒毒人员做好出所的准备,加大形体训练、提升自信心。
(二)必要时,康复训练时间可与评估挂钩。戒毒人员在长期懒散散漫的生活中,恶习较深,能偷懒则偷懒,明知有益于身心,却很难积极主动地去练习,如健身运动康复推广工作困难时,可将训练时间与评估挂钩,达到戒毒人员练习的目的。
六、运动康复开展中要坚持的原则
(一)科学指导原则。运动康复不同于教育活动项目,它对身体核心力量、柔韧、毅力等因素都有要求,在戒毒人员运动康复习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强调量力而行,运动康复只需要做到自己的极限即可,无需和别人比较,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标准达到训练目的即可。在运动中,必须科学放在第一位,才能确保安全。
(二)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对戒毒人员实施增强某种体能的锻炼方案时应逐渐增加的负担。我们训练的目的并不是要做到某种程度或者达到某级标准,而是通过简单的运动康复训练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在运动康复课程的编排中,要遵循由易入难、又简到繁,时间由短到长的过程,根据戒毒人员实际情况降低难度,选择适宜训练的课程,在保证安全第一的基础之后再开展康复训练。
(三)充分恢复原则。吸毒人员的身体机能康复是通过负荷—疲劳—恢复—提高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的。由于习练者在身体活动时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因此,要想从锻炼中获得最大收益,在进行下一次锻炼前必须注意充分休息。
(四)劳逸结合原则。进行运动康复时,要注意交叉采用大小运动量相结合的方法,这不仅能够提高锻炼的效果,而且能降低身体受伤的可能。因此要注意的是:一是不要连续几天进行高强度运动;二是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较高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让身体尽全力活动;三是充分了解吸毒人员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七、运动康复中遇到的问题
运动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工作推广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场地受限。
我所因场地紧张,目前无专门的室内体育训练场馆,训练以室外训练为主,遇有阴雨、严寒、酷热等天气训练只能暂停,我所2017年曾投资二十余万修建过一个小型室内康复训练场馆,但因场地、器材有限,只能同时容纳不足30人训练,不能满足场所内500多人的训练而未投入使用。后期因场所收容戒毒人员上升,只能改为他用。目前按照统一戒毒模式的要求,我所还达不到相关标准。
(二)经费有限。
1、康复器材较少。以我所为例,我所2017年曾投资购买过16万元的体能康复器材,各类测试机器总计8台,跑步机8台、健腹板10个,动感单车7部,远远无法满足场所内戒毒人员身体康复训练需要。系统内只有个别所投入能够达到标准。
2、专项资金紧张。康复训练启动后,我所聘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根据场所需要购置了适合室外训练使用的小工具,这部分都是我所在有限的经费中节省出来的。为了节省经费,我所采用教练一周来所一次,对一个大队进行训练,并从其余几个大队中选拔康复训练小组长,教练对康复训练小组长进行培训,由小组长训练全部戒毒人员的工作模式开展体能康复训练。如果经费保障到位,教练每周如果能对全部戒毒人员训练一次,就可根据每名戒毒人员的情况对训练科目随时调整,并尽量针对性地开展训练,康复训练的效果可更为明显。
(三)缺乏适合戒毒人员身体情况的达标标准
戒毒人员因长期吸毒,身体素质普遍较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部分)》相对戒毒人员来说难以达到,在训练中,女所只能依据每名戒毒人员个人不同时期的身体状况进行对比。如在诊断评估中康复列为评估内容,缺乏适合戒毒人员身体情况的标准来进行评估。
(四)缺乏专业人才。
康复训练指导员队伍不健全。女所现有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民警3人,达不到要求的1%的比例,甚至达不到一队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工作的开展有难度。经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民警因培训时间短,而康复训练本身专业要求高,工作要求与工作水平之间的差距短期内难以缩短。